戤雪听山

鸫羽。写同人的。
lof只发文;微博@废物猎人S-ORA
BG/GL/无CP,自主避雷;不要催更。
原女长篇放在子博:达洛维夫人的花瓶🌸
评论都会回除非当时在忙忘了,或者被吞,有事私信

浮光3.0

暑假要开个青枪+少前的安利坑。有兴趣欢迎来晋江地址看。

考试期,连载无法更新,抱歉。

《兄弟》余华【Fin】

我花了一下午读上部,一晚上读比上部还长将近三分之一的下部。

沃日这下部是什么鬼【。这上下部真的出自一人之手?!!

我始终在怀疑余华的暴力是否可称之为美学。我并不认为余华即便使用各种漫长的、往复的、甚至带有耗散性的暴力呈现来包裹文本,其本身是否抱持一种审美的态度来书写暴力。余华的暴力的观感不是一种视觉追求的快感,而是窒息一般的闷痛,是给人触动的,但我不确定这种触动足以构成美学或是成其一个要素。

因为我觉得余华的暴力太真实了,被苦难碾坏掉的人,崩坏掉的心灵结构确实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扩张性的暴力,我甚至觉得这种暴力扩张到了叙述层面以外,直接击吞噬掉了叙述接受者和文本之间建立的安全距离。

下部写得太诡异了不想谈。上部中的中心大抵是宋凡平吧——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好人出现在先锋派小说里真是太少见了,他好到我都无力去苛责他完美无缺,所以我也无从揣度安排这样一个人物的用意,像在缅怀什么。李兰因为丈夫去世七年不洗头临死前进了一次澡堂出来乌发已白头那一刻我真的被打动了——七年不洗头这种事就算真的是事实也是一种被文本创造出来的暴力,但正因它碾碎了事实,这种奇迹一样的力量才能使一个平常的悲剧变得震撼人心。

我觉得余华的暴力是在颠覆人对事实的经验性认识和习惯性想象,也就是说,把叙述者的先在的共情模式打破之后,重新建立一种新的共情方式,建立的方法也往往带着穿透生命空间的纵深,可能是《第七天》里那一句父亲那一句“我不怕死,怕的是再也见不到你。”,可能是《活着》里面“我想每天都看着你”,或者是《兄弟》里李兰一顾七年已白头。

余华是尊重活着和生命本身的,因为他自身要命的浅薄的趋光性,尽管他一直对两者略以无穷无尽的暴力。

而我拒绝一切对这种暴力任何粗野的解读和过度的美化。


《狗日的粮食》刘恒【Fin】

在我所读到的这么多写饥饿的小说里面,这篇选取的视角比较独特,把粮食饥饿放在一种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固化社会关系中进行观察,并对生活加以关照。一个外来人进入一个已经自成体系的地域群体里,是必然受到排斥的,瘿袋确实凶心脏口,凶心脏口的未必就她一个,但是这种外来者的突入打破了一个既存体系的平衡,这种破坏性必然凝聚了体系内所有的目光并形成压力,她没有被这种压力同化的后果就是最终被碾碎。——中国人是历来不能“选择”自己的关系的,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被天然地放置在一个固定关系的稳固结构里。外来的入侵真正能够打破这种稳固结构应当已然意味着现代性的降临。

这篇小说里叙述视点有过几次游移,并不是完整的女性视角。


《绿化树》张贤亮【Fin】

全文就男主最假。


《沉香屑·第一炉》张爱玲【Fin】


《沉香屑·第二炉》张爱玲【Fin】


《金锁记》张爱玲【Fin】


《秧歌》张爱玲【Fin】


《倾城之恋》张爱玲【Fin】

哪怕一场战争,也阻止不了一个人去爱另一个人。说张爱玲没有思考到真没什么,但张爱玲确实提供一种世情本位(?)的史观,即使天塌地陷,生无所息,日常结构的稳固是不会被动摇的。这是张爱玲作为一个乱世中人时候的洞观,“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王德威这话简直放屁。张爱玲并不慈悲,她只是懂得而已。


评论(16)
热度(6)

© 戤雪听山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