戤雪听山

鸫羽。写同人的。
lof只发文;微博@废物猎人S-ORA
BG/GL/无CP,自主避雷;不要催更。
原女长篇放在子博:达洛维夫人的花瓶🌸
评论都会回除非当时在忙忘了,或者被吞,有事私信

浮光3.1

许久没更新读书笔记了。读得不少,散的太多。反省。

《日本现代文学的源流》柄谷行人

·《武藏野》国木田独步【Fin】

  ·《国木田独步选集》

《年青的时候》张爱玲【Fin】

张爱玲对肉体消亡的恐惧几乎与对世界的爱是持平的。因为太过贪生所以恐惧死亡。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突然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张爱玲确实是慈悲的,对浊世之中的饮食男女自在的动物性抱持着最大限度的宽容和欣赏,这是如今多少人看书的人毫不犹豫地拿着自己的肮脏扭曲的道德观去强行匡正然后喷着口水一通乱骂的时候不会懂得的慈悲呢。

《坚硬如水》阎连科【Fin】

和谐号司机在进行音乐性植入的试验。个体私密性对崇高话语孤注一掷的终极反抗。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Homer【Fin】

长啊……长到我断气。但是我扭头点开神曲,整个人灵魂都超度了ry

Epic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史诗传统,感谢希腊人不像犹太民族和中国人的早熟,避开了宗教化和历史化的道路。不管是写法,内容,理念,史诗都和中国史家传统完全不同,所以读起来格外新奇有魅力。比照来看,西方的天命观似乎是比中国更形而上、更纯粹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我始终认为史诗遵循了一种对因果的溯源逻辑,也就是我常说的“一切因果都有迹可循”,但我不认为这就是“结构”,也有可能是说柄谷行人所谓的“结构力”。结果教授告诉我伊利昂纪是用阿基里斯的愤怒来完成的精巧结构。我的内心有点轻微的崩溃,可能回头还得从结构主义开始看起ry

剧本《俄狄浦斯王》【Fin】

剧本《美狄亚》【Fin】

《洛丽塔》纳博科夫【Fin】

洛丽塔给我带来的想法太多了一时半会儿有点理不清楚。说个题外话,市面上同行的黄色封皮版本的翻译真是太……平庸了。

纳博科夫玩文字游戏的功夫仿佛让我看到一种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恶趣味。我头一回看到使用元叙事笔法的小说和作者的宇宙观毫无勾连而是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和自己开玩笑。纳博科夫到底有多恨弗洛伊德啊……

洛丽塔是反道德呢还是后道德呢还是无关道德呢。纳博科夫在嘲笑一切用道德框定的美学指标,他写的是一种美学理想,“所谓的令人反感不过是异于常人。”我想这就是他到最后憋不住了说出的唯一的心里话。

洛丽塔是一种意识。无解的,绝望的,自我斗争、自我欺骗并存的意识,这种意识建构在现实之上并与现实有明显的、直接的、但不需要认真追究的出入,这种出入并非漏洞,而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宣告,追究真实毫无意义正如你们这些腐朽且一无是处猥亵胆小可笑的读者追究道德一样。

——精神分析?性变态?有病?犯罪?一边谦和地低着头承认一切指控一边斯文地微笑,用古欧洲的深沉忧郁的腔调说,放你妈狗屁。【中指】

洛丽塔是灰暗的,绝望的,拒绝询问的。你知道这么美的故事一定是不得善终的,这么美的人一定是不得好死的,可你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问天问地问自己,作者就不告诉你。这点我最欣赏。

上周上比较文学导论的时候旁边做了一个一看就是理工科的妹子。一个劲跟我争论作者在写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是有意图的,一定是表达自己观念的。

我差不多抱持着往上数第三行的态度告诉她,不是的。

仅仅是读者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拼了命地为自己在阅读作品之前就已经预设好的问题寻找答案,试图让作者给出解答。

然而作者完全可以断然拒绝给出任何答案。

意义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呢?为什么一定要让这种黑暗被启蒙的光照亮呢?永远沉溺在波德莱尔的黑暗中的人才能在人潮中维护自己一个人的广袤孤独的宇宙,永远做一个精神的贵族。

纳博科夫是不给答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

在绝望中一遍又一遍询问答案的读者,都是他们居高临下怜悯地微笑着,鄙弃的对象。

让你们溺死在这种找寻不到意义中的绝望里。硬要说作者有什么意图,那这也是其中一种,最高明的一种。

评论(4)
热度(18)

© 戤雪听山 | Powered by LOFTER